1. 首页 > 产业风向标

4月10日韶关牛蛙产业新风向 绿色养殖引领千亿市场新潮流

作者:admin 更新时间:2025-04-10
摘要:牛蛙产业创新升级,生态养殖与预制菜成破局关键一、产业崛起:从网红食材到乡村振兴新引擎牛蛙,这一曾因“网红美食”标签走红的食材,如今正成为韶关乡村振兴的战略支点。作为高蛋,4月10日韶关牛蛙产业新风向 绿色养殖引领千亿市场新潮流

 


韶关牛蛙产业新风向 绿色养殖引领千亿市场新潮流

牛蛙产业创新升级,生态养殖与预制菜成破局关键

一、产业崛起:从网红食材到乡村振兴新引擎

牛蛙,这一曾因“网红美食”标签走红的食材,如今正成为韶关乡村振兴的战略支点。作为高蛋白、低脂肪的健康水产品,牛蛙市场需求近三年来持续增长,全国餐饮门店超5万家,市场规模达600亿至800亿元。韶关依托粤北生态优势,将牛蛙产业纳入“百千万工程”重点布局,提出打造全国牛蛙高质量发展高地,其背后是精准的市场洞察与产业雄心。

二、政策赋能:标准化养殖筑牢产业根基

韶关牛蛙产业的爆发,始于政策端的强力推动。2023年,首个牛蛙国家行业标准《牛蛙生产全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》实施,覆盖养殖管理、尾水处理等全链条,为行业规范化发展注入“强心针”。韶关同步出台《牛蛙绿色健康养殖指引》,划定养殖禁养区与可养区,平衡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。政府还通过专项资金扶持,引进广东恒兴集团等龙头企业,在新丰、曲江等县区落地“光伏+牛蛙”示范项目,形成“板上发电、板下养蛙”的立体农业模式,亩均利润突破2万元。

三、技术突围:创新驱动产业链升级

牛蛙产业的痛点,正在被技术逐一破解。

  • 养殖模式革新:新丰县遥田镇长安村基地采用“分区养殖+异位处理”技术,牛蛙排泄物经处理后转化为生鱼饵料,实现尾水零排放。
  • 预制菜突破:漳州海之味研发的无损冻蛙技术,使冻蛙口感还原度达95%,解决活蛙运输损耗问题,推动牛蛙消费场景向家庭、便利店延伸。
  • 种业攻关: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建立牛蛙主要病害四重PCR检测方法,缩短病原鉴定时间,为良种选育提供技术支撑。

四、市场裂变:从餐饮爆品到全链条增值

牛蛙消费场景正加速扩容。

  • 餐饮端:蛙来哒等头部品牌通过“稻蛙共生”模式保障食材品质,其门店超500家,年蛙锅销量超千万份。
  • 预制菜赛道:2024年牛蛙预制菜销售额同比增长180%,珠海一品生物开发的复合料理包,助力餐饮企业标准化出餐。
  • 跨界融合:牛蛙元素延伸至宠物食品、休闲零食领域,某品牌推出的牛蛙冻干零食在电商平台月销破万件。

韶关牛蛙产业新风向 绿色养殖引领千亿市场新潮流

五、生态突围:绿色转型破解产业困局

牛蛙养殖曾因尾水污染饱受争议。韶关通过“光伏+牛蛙”模式,利用光伏板遮阴降温提升存活率,同步引入第三方监测机构对水质、药残进行实时管控。曲江区樟市镇示范项目年减排污水1.2万吨,每亩节约用电成本超千元,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。

六、未来图景:千亿产业赋能区域经济

随着养殖技术普及和市场需求攀升,牛蛙产业正迎来三大机遇:

  1. 消费升级:Z世代对“新奇食材+健康属性”的双重需求,推动牛蛙品类向精致餐饮、休闲场景渗透。
  2. 政策红利:广东省将牛蛙纳入“12221”市场体系,韶关有望获得更多资源倾斜。
  3. 产业链整合:从苗种、饲料到深加工的全链条数字化管理,预计2025年产业综合产值将突破3000亿元。

结语

从田间到餐桌,牛蛙产业的每一次跃迁都踩着时代节拍。韶关以绿色养殖为基、科技创新为翼,不仅重塑了单一水产品的价值链条,更探索出乡村振兴的“蛙跃模式”——当千万只牛蛙在粤北山水中跃动,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正破茧而生。